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科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345模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把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内容,构建由三重保障、四个阵地、五大计划组成的心理育人“345模式”,着力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努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强化三重保障,引领心理育人创新开展
一是体制机制保障到位。成立心理育人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出台了《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校(院)关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体系的实施意见》《校(院)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工作实施方案及突发事件心理疏导相应预案》等文件,为心理育人工作打下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
二是工作队伍保障到位。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图书馆阅读疗法工作室、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和有心理学专长的教师充实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组建了一支“四方结合”的心理育人工作队伍。疫情期间成立心理服务专班,包干二级学院提供专业心理疏导。
三是医教协同保障到位。发挥医科大学医疗资源优势,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泰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聘请医院临床心理学专家为顾问,并建立心理危机转介便捷绿色通道。
二、筑牢四个阵地,完善心理育人支持系统
一是筑牢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阵地。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堂”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必修课,实现全覆盖。精心打造“心梦想、心健康”心理育人“第二课堂”系列活动,以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心理情景剧等活动为载体,吸引近万名师生参与,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的认识,实现自我教育普及化。
二是筑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阵地。校(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在济南、泰安两个校区都建有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置了预约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减压放松室、艺术表达室、沙盘室、宣泄室、团体活动室等功能室,配备HRV减压舱、情绪宣泄器材、心理沙盘,满足学生心理调适需求。
三是织密心理育人网络阵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山一大心理中心”,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宣传普及活动。结合疫情防控期间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情况,打造“同心抗疫”、“心暖心等于世界”心理健康科普品牌,累计发文50余篇,阅读量近10万人次,有效帮助学生调整自身情绪与状态。
四是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阵地。引入“大学生心理信息管理平台”,利用智能化手段保证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顺利开展。实现重点关注人群的动态化管理和实时交互,个案咨询的预约与报告记录上传,危机干预的提醒与会商,心理健康状况的统计与大数据展示等功能。
三、实施五大计划,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
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实施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展“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课程教学,通过集体研讨、教学示范、设计微课、以赛促讲等方式加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对线上课程平台遴选和有关内容制作培训开展了专题研讨,加强对课程的质量监控。在山东省2022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评审中获优秀微课2项。
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精品项目培育计划。通过对特色心理活动、优秀工作案例、班级精品心理活动、师生活动作品培育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山东省2022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评审中获优秀短视频6项,优秀心理辅导案例、特色活动等项目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三是实施心理健康系统化预防干预体系建设计划。构建心理健康精细化摸排制度,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特殊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完善重点人群档案制度,实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通过专兼结合、朋辈互助和心理专业智能化平台建设,形成网络化、系统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建设心理健康系统化预防干预体系。
四是实施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发展计划。通过智能化平台优化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心理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完善个体咨询初始访谈机制,建立健全信息跟踪和咨询效果反馈机制,强化全流程管理。设立24小时“援助热线”、“援助QQ号”,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援助。
五是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提升计划。大力加强心理危机的日常预警,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构建家校协同、医教协同工作体系,成立突发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完善心理危机转介便捷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