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招生信息网

山东招生信息直通车

志愿填报易点通

高报直通车

滨州医学院:“四重赋能”工作链,提升实践育人质效

TIME:2023-08-11
分享:

滨州医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动员青年学子充分发挥医药专业优势,秉承“仁心妙术”校训精神,积极投身“社区实践计划”,形成“为组织赋能、为区域赋能、为专业赋能、为成长赋能”的 “四重赋能”工作链条,实现社区需求与学生实践的双向奔赴,不断提升实践育人质效,构筑社区基层治理与青年成长成才双赢格局。

一、发挥“社”的功能,为组织赋能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与地方探索合作机制、丰富完善合作路径,携手打造“行走的课堂”——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一是号召青年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个学期的日常报到类工作项目,寒暑假期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集中报到类工作项目,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奉献社会搭建平台,持续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生干部、青马工程学员等“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凝聚更多青年学子主动参与和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真正走出书本、走出教室,到农村乡间、到社区一线、到医疗前端、到产业基地,在体悟国情、社情、民情中感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契合“区”的诉求,为区域赋能

学校采取双向结对、学生报到的方式对接社区组织,采用网格化摸排、订单式提炼的方式梳理社区需求,以“医药+社区实践”的模式推进优质特色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一线。一是与地方强化合作。目前学校已与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栖霞市,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无棣县、惠民县等县区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建立了学院与镇街对接、班级与社区(农村)结对的联系模式。二是学校鼓励社会实践团队依据基层需求和专业特色设计实践内容,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济困助学、就业创业、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科技推广、卫生健康、政策宣传等方面,形成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实践服务团队和工作项目。三是突出模块推进。2023年以来,广大青年学子围绕“急救知识进社区”“医学科普进社区”“文明倡导进社区”“政策宣讲进社区”“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模块内容开展实践活动百余次,用情感受聆听、用心思索提升,以实际行动为打造“青春社区”持续输出力量,逐步形成“一院一特色”、“一社一品牌”,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滨医青年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三、建立“实”的品牌,为专业赋能

一是学校持续优化 “实践+专业”逻辑理路,实施“学思践悟医路行”品牌项目,引导“滨医青年”社会实践队把送医送药、健康筛查、义诊康复等便民服务送到基层群众心坎上,着力提升社区实践计划的长效性、多样性、稳定性。二是积极宣传调度、营造良好氛围,鼓励二级学院将“专业化实践经验”凝练为“特色化典型案例”,形成实践项目“挖掘、报送、推广”的闭环机制,持续保持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活动宣传热度。如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康复医学院重点打造义诊服务项目;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重点实施急救培训项目;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点培育健康科普项目;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药学院(葡萄酒学院)重点孵化健康咨询项目,等等。在沉浸式体验中,不断提升青年学子专业认知水平和实操技能,凸显“行走的课堂”育人魅力和成效。

四、突出“践”的成效,为成长赋能

一是学校将实践育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有机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各维度,把社区实践打造成惠当前、利长远的育人阵地,不断丰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平台载体,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使实践服务活动常态化、实效化。二是充分把脉青年学子成长痛点,更加明确实践活动成果导向,进一步凸显育人效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的参与面、覆盖面、受众面,着力实现青年学子从知识储备、专业提升到社会认可的能力跃升。三是实践育人成效初步显现。三年来,全校青年学生依托实践服务,获得省级以上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类奖项20余项,涌现出省级及以上优秀学生1000余人。广大学子在服务实践中增强了专业化本领和社会化能力,达成了学生成长和社区治理“双向受益”。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按照“做强品牌、做实实践、做活治理”工作思路,整合校地资源,突出常态化开展、项目化实施、社会化运行,逐步构建“数字化、长效化、精准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将高校组织动员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动能,带领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踔厉奋发、淬炼青春、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