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招生信息网

山东招生信息直通车

志愿填报易点通

高报直通车

“疫”常时期的“新高考”,如何应对新挑战?

TIME:2020-03-03
分享:

  原定于今年225日开考的北京市“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迟到33日开考,且考试从“线下考”变为“云答卷”。

  这场“不见面的考试”,以及不足百天即将到来的“新高考”,对于5万余名北京市考生及其背后的学校、家庭,无疑是新挑战。

  2020年,北京市作为中国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正式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阶段。

  北京市取消了长久以来实行的文理分科考试,考试变为3+3”模式,考试时间由2天变成4天。前两天所有考生参加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考试;后两天是“63”选考科目,即考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选择3门科目进行考试。

  面对较大的变化,北京市原定于225日至228日举行适应性测试,让考生熟悉“新高考”的试题结构和考试流程。疫情影响下,只得推迟到33日至36日让考生居家自我管理或在家长监督下完成测试。

  如何在家考试?如何调适心态?如何居家学习?……无论是学校、学生还是家长,都是一场大考的“答题人”。

  “孩子,今天我接到通知33日到6日高考适应性考试,你估计自己能考多少分呀?”“你现在连书本都不摸,你拿什么尽力呢?”……家长们的发问,往往得到“我哪儿知道。”“哦,知道了。”等简单的回答。

  对此,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朱红指出,每个学生都能感知到高考临近的压力,家长无需无端增加压力,反而可以说一些诸如“学习上有什么难处咱们一起想办法”。“只要努力就好,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后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心,而这种理解是孩子自主努力的动力。

  动力也来源于老师。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曹彦彦认为,疫情来袭,更要寻求“万变不离其宗”的定力。老师们不仅为学生们录制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解决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个性化问题,也要点燃学生的“自我期望”,而自我期望是自主学习的起因。

  “要安于当下,与压力同行,用行动对抗焦虑。”这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教师刘秀华对大考“主角”——考生们的建议。

  她认为,要接纳焦虑,并使内心的焦虑外化——行动是对抗焦虑有效的办法。比如,学生可以心中的担忧逐一列出,分成“必然发生”“可能发生”“基本不会发生”“肯定不会发生”几类,理性分析这些担忧,从而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把担忧转化为对当前行动的关注和把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任志瑜看来,要“稳”字当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抑或是考生。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个人只有越自律,才会越自由。”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指出,要做到既不荒芜又不忙乱至关重要,考生好制订一个适当的目标任务,通过适宜的时间节奏来实现,这是比较靠谱的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他认为,疫情下,大家被许多的“逆行者”“追光者”保护着,学生们不能把心灵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要去关注、去感受、去思考,要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我有这个能力吗?

  “对学生来说,这是更严格的育人检验。”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说,面对巧合、独特的人生经历,学生们不要紧张,也不必抱怨。

  今年的高考能否如期举行,教育部表示将稳妥审慎研究,相关工作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经历过此次特殊的适应性测试后,考生或还会迎来不可预期的考试。陆云泉指出,这是共克时艰的协作,是教育创新的尝试,也是个人和家庭的特殊记忆。每个人都应该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答好考卷,走进书写历史的个人叙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