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招生信息网

山东招生信息直通车

志愿填报易点通

高报直通车

潍坊潍城:高质量心育护航学生向阳成长

TIME:2023-08-12
分享:

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把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优选项、必选课程,聚焦顶层设计、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家校共育四大主攻方向,出实招、强机制、抓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健全、更有活力。

一、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一体发展。一是高度重视区域统筹。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写入《潍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教育部门年度要点,聚各方力量抓好工作推进。建立区级领导同志联系包靠学校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长效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教体、妇联、宣传等11部门定期会商研判,发挥部门职能,研究具体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专家引领智慧众筹。联合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等5所高校,在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科研指导等方面发挥高校项目资源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战略合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邀请心理教师专家走进校园做健康讲座、个案辅导、座谈交流,已覆盖5.3万余名师生。三是校医联合共建共享。成立7处家校社共育联盟,覆盖全区56处学校,实现“4+4”资源共享,即联盟内部场地、课程、师资、活动资源共享和联盟周边家、校、医、社资源共享。深化校医合作,联合潍城区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的85名精神科执照医护士人员加入潍城区学生心理服务协同专业团队,并与1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32处村卫生室密切配合,就近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二、优化基础保障,突出系统配置。一是建强心育服务场室。成立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立专业教师值班、免费咨询等机制,实行“5+2”面对面辅导,服务家长学生1万余人次。建成56处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心理咨询室、沙盘治疗室、音乐放松室等心理健康专用教室100余间,并配备测评软件、自助服务系统、电子图书资源等专业设备。二是配优心育专业力量。遴选1名区级专职教研员、2名骨干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89人、兼职教师1315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专人专办”。遴选20名心理健康教师,到知名高校、先进地区进行培训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三是做好心育载体建设。成立28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择优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实质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沙龙、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辐射带动300余名教师成长。坚持科研引领,承接省级心理健康和脑科学研究重大课题,设立心理咨询、考前疏导等10项专项课题,以深度心理健康教研提升教师心育专业水平。3处学校获评省级课题研究实验校。

三、活化体系建设,突出精准辅导。一是完善心理健康筛查体系。建立心理筛查和干预标准化流程,采用静态普查、动态观察相结合方式,每学期开展1次免费心理健康筛查,惠及5.3万名学子。“一生一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邀请省市心理专家开展风险研判,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分别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朋辈心理辅导,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二是搭建心理健康活动体系。组织线下心理志愿服务,由35名骨干心理教师组成的宣讲团队,走进学校、社区、村居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业咨询、讲座,严格预约、访谈、回访等制度,建立心理咨询档案,累计服务2万余名学生和家长。开展线上咨询服务,100%开通24小时区级心理服务热线和学校幼儿园咨询热线,实现线上和线下、校内干预和校外救助紧密结合,满足学生和家长个性化需要,服务的师生、家长遍及潍坊市内各县市区。三是建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立完善青少年在幼儿园、小学、中学3个学段的发展课程体系,研发家庭教育、心理微课等各门类课程1156节,重点加强春秋季、入学季、考试季、毕业季等特殊节点课程推送,提升课程针对性。优化课程学习方式,通过“钉钉”等APP推送给家长,受益人数达30万人次。

四、深化家校共育,突出常态预防。一是建设家校沟通平台。依托学校家委会,成立亲子互助会,利用不同家长自身优势,做到心理知识互助学习、极端情绪互助管理、育子智慧互助交流。依托智慧校园云平台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开通心理健康、亲子活动、家校互联等栏目,丰富心理健康形式,为家长提供参加学习、经验交流平台,课程点击量超过50万次。二是形成长效服务机制。建立心理健康导师制,发动学校班子、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群体,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进行定期心理疏解和辅导。借助家长接送区、便民信箱、学校接待日等渠道,为家长提供校长接待、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咨询等。三是创新家校共育模式。坚持“走出去”策略,创新开展全员家访、一对一家访等多元方式,教师与家长、学生面对面沟通,征求家长诉求,回应家长关切,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开展“云家访”活动,家长可以在线预约家访时间、方式,最大限度打破空间限制,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学习、生活等情况,增进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