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要先认识专业!附选科应遵循的6项基本原则!
近期,我们山东招生信息网为烟台各高中家长连续举办了17期关于2020高考的公益讲座,发现很多家长对新高考选科还是有许多困惑。对所选科目与将来大学专业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
今天,小编就新高考选科的一些基本问题,给大家简单普及下。选科之前,第一步要研究的是,了解大学专业。因为选科,归根到底是要选择的是你想报考的那所高校里你所喜欢的专业所提的选考科目。
有些专业通过名称可以大体了解它,比如数学专业、会计专业;但也有一部分专业仅凭名称无法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如培养目标、学习课程和就业方向等),比如网络空间安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等,单凭字面来判断一个专业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那么,怎么办?毕竟选对专业太重要了,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专业如此之多,为了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首先就要对专业进行准确地理解。今天就帮大家好好捋捋思路:
★识专业,从专业体系开始
学科是一种学术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中国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注:本科未设置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预留。)
每个学科门类下包括若干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又包括若干个二级学科。
研究生招生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科进行的。
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
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设置的各种专业,体现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实时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从这个专业目录里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大学本科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学科和专业是不同的,但也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专业以学科为依托、为后盾;学科的发展又以专业为基础。
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实时成果、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培训、研究基地;专业主要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另一方面,从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学科的作用是间接的。
在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专业口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使用、教材、实验设计与开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科建设是无法替代的。
因此,将专业与学科混淆,或主张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结果必然是削弱专业特有内容的建设,不利于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在于学科是偏知识体系而言,而专业偏指社会职业的领域。
因此,一个专业可能要求多种学科的综合,而一个学科可在不同专业领域中应用;学科的第二个含义是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偏指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
长期以来学科和专业的概念经常被混淆,专业被等同于二级学科,这是不正确的。
当然,如果某所高校在某些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力,那么与这些学科相关的专业也一样会具有较强的实力,无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还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方面。
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实力一直很强,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全国排名第二,与之相关的本科专业如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也都具有很强的实力。
★识专业,注重专业内涵
认识专业,考生和家长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
所谓“专业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通过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发现该专业是否符合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
通过主干课程设置情况,可以了解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的一些区别,判断哪所大学的对应专业更加适合自己。
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不尽相同。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
就业和研究领域等则可以更加深入地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专业的内涵,更加具体地为我们指明就读该专业后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是专业教育,高考报志愿时选择的专业,可以说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的第一次选择。
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对口工作,既可以将大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生活。
如今出现不少大学生毕业“转行”的现象,往往是当初选择专业时了解不够造成的。
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和家长必须要认真地了解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哪些行业发展。
要了解这些内容,可通过访问高校招生网站,那里会有关于学院和专业的介绍。
考生还要在充分判断自己的情况下,判断什么样的专业适合自己。这种判断,需要建立在对所选择专业和自身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通过对选择专业内涵的深入了解,判断其与自己的兴趣、能力是否符合。例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就是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再如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是否大多为自己擅长的科目,因为不少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与中学各学科相对应的。
比如,擅长数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
物理和数学成绩都不错的同学,可以选择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航空航天类里面的专业;
喜欢化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材料科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等专业;
对生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医学之中的专业;
喜欢文学和外语的同学,可以选择文学、新闻学和外语教育等专业等等。
此外,有些专业对于考生性别以及身体条件等会有特殊的要求,都需要注意。
另外,认识专业还要了解该专业开设院校的情况,例如是否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学科,有无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是否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或者是否有相应的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考生选择专业的参考因素。
当然了,家长朋友想短时间就弄明白所有专业也不现实。怎么办?慢慢来。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关注我们山东招生信息网的讲座信息,专家老师会为大家解读相关信息,全部是公益免费的哦!
如果你实在觉得研究不过来,其实也很正常。你想想新高考之前,家长们有三年的时间来研究大学和专业,而新高考形势下,考生还刚进高中的,就要根据大学提出的专业选考要求去“6选3”,确实是有难度。
这里也给大家支招:
《新高考选科应当遵循的6项基本原则》
一.学科基础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选择优势学科,其意义不言而喻。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1.分数。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2.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也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排名不应局限于班级或学校排名,好能够参考全市(区)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进行判断。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3.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的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建议:
由于分数可能受试卷难易影响,排名可能受区域水平影响,知识掌握程度可能受主观臆断影响,以上三个方面需要综合来看,不能片面分析,才能够对学习基础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判断。
二.提升空间
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学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潜力。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一些特殊情境下的表现,进行模糊判断。潜力越高,其提升空间也就越大。
2.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可以进一步剖析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包括思维转化、逻辑推导、人文素养等等。如果具备该学科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会更易理解吸收和灵活应用,提升也会更快。
3.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方法、方式、节奏等,是学生在小学、初中这9年学习过程中逐步累积形成的。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
由于提升空间存在太多隐性因素,不能主观评判,建使用权威的测评系统进行测量,参考客观数据进行分析。
三.兴趣倾向
做感兴趣的事会让人心情愉悦,选择有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动力,极大程度地减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学、怠惰等负面因素,有时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
兴趣倾向虽然表现地较为直观,但有时候很难正确把握,因为会影响判断的干扰因素太多。比如一名学生喜欢物理,平时也会花更多时间在物理学习上,但这并不能表明他的兴趣倾向在物理上,很有可能是他在物理上有一定的优势,能够经常考高分或受老师表扬,才会更专注于物理。
建议:
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或盲目听从学生自己的判断。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兴趣测评的道具、游戏、测试等,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兴趣倾向。
四.大学要求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这是学生和家长必须了解的。
不同专业对于科目选择的要求不同,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三门科目中任选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三门科目均须选考;还有部分专业不要求选考科目。
建议:
大学要求是选科的硬性参考条件,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掌握准确信息,切实根据大学发布的要求进行选科,万不可凭经验主观臆断。比如,很多大学的心理学会要求选考物理,因为心理学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强调数据的测量、统计和推导。如果学生和家长想要报考心理学,却未了解心理学的学科要求,很可能因此作出错误决策。此外,不同大学在相同专业上的选科要求或有差异,这一点也能忽略。
五.专业选择
新高考改革的一大要点就是强调专业重于大学,因此,唯有正确选择专业,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的正确选科。专业选择对于选科的影响,除了考虑上一条的大学要求外,还要考虑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问题。
高中所掌握的学科知识,是学生大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很多专业,对于高中学科知识的要求十分高,如果未掌握好相应的基础知识,那么大学学习便会很吃力,乃至挂科,甚至出现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案例。新高考推行初期,浙江、上海考生因为避免物理,也让大学教授们十分苦恼。因此,选科首先要选专业,与所选专业有密切关联的学科是首选的考虑对象。
建议:
考虑专业与高中学科的关联,一定要依据专业的大学课程内容,不能主观臆断。此外,一个专业类的不同细分,其关联的学科会有差异,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医学类专业,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化学和生物,但其中医学技术类方向,如医学影像技术会更看重物理。
六.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可以算作专业选择的衍生,是在专业衔接基础上更长远的考虑因素。现在已不像以前那样,大学毕业了才考虑就业问题,很多家长在K12阶段便开始为孩子规划职业发展,很多高中增设生涯规划机制,全国各地关于生涯规划的课程、讲座也比比皆是。职业规划是生涯规划的重要一环,高中生重视职业规划是很有意义的。
建议:
职业规划需要多了解职业信息,好能提前接触职业体验,让学生对职业有更清晰、更客观的认识。不正确或片面武断的职业认知,不仅不能实现职业规划的意义与价值,反而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的来说,以上六大因素是一个整体,应该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凭单一因素判断决策。此外,以上分析都是立足于选科而言,实际上六大因素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密切相关,学科基础、提升空间、兴趣倾向也是专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学生和家长在选科时,要本着兼听则明的态度,多方面了解、向专家咨询,获取专业建议,避免走弯路。